— 成功案例 —
来源: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29 19:30:26 人气:1
本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娟 摄 2022年6月,游客们在城南向阳花海中合影。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上百项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的绿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2021年8月,天空在朵朵白云的衬映下分外湛蓝。去年,我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1%。(本报资料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娟 摄)
(本报资料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娟 摄) 2020年4月,正在改扩建中的独山子区污水处理厂鸟瞰图。目前,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均已完成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出水水质均达一级A排放标准。
2022年3月,市区南郊的古海湿地公园水面上,两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疣鼻天鹅紧挨着彼此栖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市不断迎来珍稀野生动物逗留、栖息。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这得益于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全盘考量,系统推进。
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这份亮眼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不仅让绿水青山成为了克拉玛依的优势和骄傲,促进了产业兴、百姓富,更为克拉玛依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和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疆外很多城市,想见到清澈的蓝天是很奢侈的,但在克拉玛依,可以常常看到,线日,即将结束新疆之旅的游客王伟,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让王伟感叹的“克拉玛依蓝”澄澈、明净、沁人心脾,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新名片,更是克拉玛依良好生态环境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兵地一体、同防同治,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去年,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1%,较前年提高2.5%。与2014年相比,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由全国第196名提高到第102名。
将这组数据转化成市民的直接感受则是:“克拉玛依蓝”唾手可得,不受季节限制,有时万里无云,蓝得心旷神怡;有时蓝天白云,云朵奇幻无穷……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克拉玛依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克拉玛依市“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克拉玛依市落实“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等近10项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实施235项重点任务及工程项目。
其间,市委、市政府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重点,减少重污染天数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产业体系、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独山子区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市民关注。我市在加大监测的同时,积极与周边区域建立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应急联动、信访联处等多项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工业公司污染物减排一直是我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量为2.2万吨。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我市逐渐完备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根据公司生产工艺变化,每年修订应急减排清单。
我市还成立了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17个部门组成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市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检查评估等工作,制定出各区中、轻度污染应急保护措施及实施流程。去年,全市重污染天数为零。
2020年,我市出台了地方实体性法规《克拉玛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生态损害赔偿、节能减排等分项管理制度,全面构建全面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构筑起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当花团锦簇撩开盛夏的面纱,充满生机的绿色顺着主城区向城市周边蔓延开来,多种鸟类飞到古海生态公园,在此栖息、繁衍。很多市民不由地感叹,克拉玛依已今非昔比,生态环境慢慢的变好,生态保护成果效益日益凸显。
作为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转站,每年10月下旬,克拉玛依区周边大小水域会迎来大量野生禽鸟。鸬鹚、银鸥、白鹭、赤麻鸭、绿头鸭等在湿地芦苇荡中栖息,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和野趣。
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水如同这座城市的“血脉”,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给市民带来了希望。
为了守护好城市的“血脉”,每年市委、市政府都印发年度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方案,明确各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层层压实责任。
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治理、农业污染防治等10大类32项重点任务实施。
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严禁“三高”项目进克拉玛依的同时,还持续加强对辖区工业园区的监管,实现工业集聚区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在强化城镇污染治理方面,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污水处理设备的提标改造任务,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近年来,我市以总体环境质量现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水平为基础,科学筛选废水重点减排项目,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截至2020年末,全市已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3456.45吨、404.40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指标。
2019年5月25日,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随后,全市上下继续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持续加强节约集约用水管理,推进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我市公共机构和场所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全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均达到全疆领先水平。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河流、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
夏季的每天早晨,70余岁的市民肖玉荣都会约上三五个老友到世纪公园打拳、练剑。
“过去一到夏天就想回老家,老家气候好。现如今,一到夏天老家的很多亲戚都来克拉玛依旅游,大家都觉得克拉玛依的气候更宜人。”肖玉荣自豪地说。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对于曾经生活在“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克拉玛依市民来说是种奢望,如今这已变为现实。
近年来,为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坚定不移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向高质量迈进。
2017年6月22日,我市首次召开荒漠生态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疆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外围荒漠戈壁生态建设。通过不断建设,我市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公园、生产、防护、附属绿地、“三廊、三环”等为骨架组成的中心城市绿地系统,由农区田园风光、城市边缘道路与防护绿地、近郊荒漠生态景观等组成的中心城市边缘生态防护绿地系统,以及城市外围荒漠生态安全屏障圈层。
在城市周边外围,我市大力实施荒漠生态恢复工程,“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31万亩、封山育林8.95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实现了外围环境与城区绿化有机连接,推动城域生态系统不断好转。
去年,我市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持续加大保护、培育和合理规划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力度,促进了园林绿化管理科学化。
如今,我市的绿化率稳步提升,“森林围城”区域不断向外扩展,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木品种也由白榆、新疆杨、白蜡等三四种增加到了近两百种,真正的完成了四季见绿。
在城区内,胜利路南延、中华玫瑰园、向阳花海等上百项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进一步激发了城市活力。以玫瑰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玫瑰园,被打造为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观光摄影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公园,成为夏秋季节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市区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东侧、面积达30余亩的向阳花海,不但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塑造了城市景观,成为了市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余年的引种驯化,我市现在已经有园林观赏树木129种,园林观赏花卉127种,实现了‘三季见花、四季见绿’。”从事园林绿化工作30余年的市园林科研所所长李艳红说。
截至2021年底,我市绿地面积达到12.9万亩,建成区绿地率为40.04%,绿化覆盖率为4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78平方米,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只黑鹳在古海生态公园上空盘旋,另一只在芦苇中栖息……4月底,市民张烁被一张克拉玛依日报社推出的“‘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我市”的新闻海报吸引了。
“克拉玛依的生态环境慢慢的变好了。瞧,过去只能在书本上见到的一些动物,如今已出现在我们身边。”说完,张烁将这张新闻海报发到了朋友圈里,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这份喜悦。
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在整个世界不足3000只,我国仅有1000余只,因其数量稀少,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据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记录显示,这是时隔10年黑鹳再次“到访”我市。
除了黑鹳,今年3月,我市摄影爱好者还发现了4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疣鼻天鹅在古海生态公园的芦苇深处游弋、觅食。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对中心城区外围荒漠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一批生态公园等一系列举措,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效保护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目标。
在保护利用原有植被和戈壁地貌的基础上,我市强化水域治理,因地制宜对城市南郊的原九公里湿地进行了分期改造建设,打造了占地1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500余公顷,总蓄水量900万立方米的“城市之肺”——古海生态公园。
目前,该生态公园内零星分布的大小水域被芦苇、红柳、梭梭以及新种植的灌木林包围,环境静谧、水质清澈,吸引了鸬鹚、银鸥、白鹭、绿头鸭等大量野生鸟类栖息繁衍,在调节我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海生态公园与城南红山湖水域、西郊凤栖湖水域、东郊金龙湖水域等共同构成分布合理的生态格局,为候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我市辖区的野生动物已有570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154种、无脊椎动物49种、昆虫367种。鹅喉羚(黄羊)、盘羊、狐狸、狼等30余种野生动物慢慢的变成了了克拉玛依的“常驻民”。
此外,2017年,我市开始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确保河流、湖泊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落实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克拉玛依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植绿,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克拉玛依还将继续书写生态环境治理新篇章。
相关推荐